钢琴乐谱的审读 钢琴乐谱
与大多数学生中最流行的观点相反,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精力集中、准确地分析音乐作品,或者用“洞察一切的慧眼”审读乐谱。学生们一般“逻辑”是:“怎么,还要怎样?作品已经看过了,剩下的就是开始弹奏……”
实际上,作品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是一个深入作曲家创作构思之中的过程,作品分析为这个过程奠定了开始的基础,演奏者可以通过乐谱进入原作者的潜意识之中,通过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去想象那些难以看到的东西。法因贝格曾这样写到:“……演奏构思的整个轮廓、作品诠释方法的特点,似乎基本上出自原作者谱写的乐谱,如同嫩芽从饱满的花蕾中绽放一样。正是这个‘绽出’过程、善于在抽象的版画中看到旋律和节奏的呼吸、善于揭示蕴藏在乐谱之中的艺术构思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真正的钢琴演奏者所具备的、必不可少的特性。”
这就是作曲家在乐谱上所做出所有的标记、速度、发音特点、力度、分句、踏板用法、重点弹奏法等为何如此重要的缘故,所有标记都是通往原作“梦幻”之路上的路标。
与此同时,那些要求学生在作品分析时机械的弹奏出原作者的指令和标记的老师,他们的这种做法看来是欠妥的,如果老师对学生说:“你看,这里既然注明的是‘渐强’,那就应该大声弹……这里写的是‘渐弱’,那就应该小声弹……”,学生如果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弹奏,除了空洞无味和非常形式化的“大声和小声”之外,再也不会有任何益处了,再也没有比这种教学方法更有害的了。当雅科夫·米尔斯坦在回忆自己的老师康斯坦丁·伊古姆诺夫时写道:“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从不盲目的按照作者的标记去演奏,从不由于对乐曲中内容丰富的指令进行形式化的、处于表层的演奏,而使自己显得想象力贫乏。”